新时代“昭通印象”|秦永冬: 化身“技术员+带货员” 携手群众共赴“莓”好生活
5月,昭通印象笔者来到鲁甸县新街镇闪桥村草莓种植基地,新时携手只见一垄垄翠绿的代秦草莓苗长势喜人,层层绿叶间,永冬员带一颗颗鲜红欲滴的化身货草莓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
不远处,技术秦永冬已架起补光灯和手机支架,群众蹲在翠绿的共赴草莓苗间,一边察看长势,莓好一边为网友讲解草莓种植技巧和注意事项。生活
扎根乡村
以专业开启产业新篇
2023年6月,昭通印象鲁甸县农业农村局派秦永冬到闪桥村开展驻村工作。新时携手初到闪桥村,代秦秦永冬便注意到村里的永冬员带产业比较传统,经济效益一般。化身货作为一名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的农业技术人员,他敏锐地察觉到,当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具备发展草莓产业的先天优势。“我学的就是农业专业,也有种植草莓的经验,所以想做一些自己擅长并且能助力村民增收致富的事情。当我把种植草莓的想法提出来后,村‘两委’工作人员非常支持,不管是出钱还是出力,大家都愿意尝试。”秦永冬回忆道。
秦永冬在草莓基地直播。
说干就干,他迅速起草了《闪桥村草莓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从大棚搭建、品种选择、栽植管护、市场推广、宣传营销、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发展草莓产业的关键要素、可行性论证、风险应对和具体做法。同时,为了充分调动村“两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他组织大家到昭通城区周边经营成功的草莓园参观学习,感受高效经济作物带来的可观收益,并提议由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共同出资出力启动草莓园区的建设。
“了解到草莓园区的收益之后,大家就决定发展草莓产业,回来后便马不停蹄地筹集资金、流转土地、整理土壤、搭建大棚。”秦永冬说道。
创新模式
携手群众开拓市场
起初,村民们对种植草莓顾虑重重。“流转土地的时候,有些村民还有些不情愿,害怕我们付不起租金。还有一部分人不看好,担心种植草莓会破坏土壤。”秦永冬说道,“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村‘两委’工作人员和驻村工作队队员通过走村入户、开院坝会等方式,让大家了解生态种植理念,并向群众承诺关注土壤健康和草莓品质,确保做到生态种植。”
在成功流转30亩土地后,秦永冬便和村“两委”工作人员一起在村里开辟试验田,运用所学的种植技术进行精细化管理。从大棚搭建到草莓苗定植、覆膜、施肥浇水、内膜保温、温湿度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生产关键技术,他们都逐一示范。当试验田里的草莓苗挂满色泽鲜艳、口感清甜的果实,且产量远超预期时,村民们看到了希望,纷纷加入草莓种植队伍。
为了让草莓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让村民深度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秦永冬创新推出种销合作模式:由企业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农户提供土地、劳动力,并承担必要的农资投入;双方签订回收订单,企业负责销售,农户负责具体的生产管理并执行相关技术规程。这一模式进一步降低了农户的种植风险,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秦永冬积极孵化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村里有能力、有想法的年轻人成为带头人,通过“带头人+农户”的方式实现抱团发展。由村党总支牵头,多次组织种植户外出学习技术、交流市场信息、开拓发展思维,邀请10余位省农科院、市县农业农村局等农业技术专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分享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此外,秦永冬还积极推动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并促进高校学生到村开展实习实训;协助家庭农场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指导商标注册以及绿色食品认证申报工作,积极协助申请金融政策支持等,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截至目前,闪桥村累计建成30亩草莓种植大棚和100亩草莓育苗基地。草莓种植园年产值达120万元,草莓育苗基地的亩均产值稳定在1.5万元,带动村民实现就近就业超4000人次。累计培养6名技术骨干,孵化2家专注草莓产业的农业企业和3个草莓种植家庭农场。这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村民就近就业,累计发放工资60余万元、土地流转金20余万元。
闪桥村村民李德英摸着鼓鼓的钱包,笑得合不拢嘴:“以前种洋芋、苞谷只能勉强糊口,现在种草莓,在家门口就能挣这么多钱,太好了!”
拥抱网络
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为拓展销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主动对接市场:与昭阳城区高端水果店签订销售合同、开展抖音团购、组织入园采摘等活动,并对不同规格的草莓进行分级销售,每斤售价达20—25元。据了解,每亩可产出优质草莓2000斤,产值可达4万元。
在互联网时代,秦永冬深知线上推广的重要性。他利用社交平台,注册了“草莓干部小冬”账号,分享闪桥村的故事以及草莓种植技术的科普视频,内容涵盖草莓的种植过程、生长环境、采摘和保鲜技巧等。这些视频在社交平台上累计播放量超过2000万次,吸引2万余人关注,不仅收获了大量粉丝,还让闪桥村的草莓声名大噪。
“我们拍的短视频让更多人看到了闪桥村干事创业的氛围和优越的自然资源,成功吸引一家农业企业来闪桥村发展党参,目前种植规模达1200余亩,还有很多人想来闪桥村发展楤木(刺老苞)和经济林果。现在,草莓、党参等产业基地都在招工,只要想做事,都能在家门口就业。”秦永冬满脸自豪地介绍道。
夕阳西下,草莓种植大棚里亮起暖黄的灯光。秦永冬站在田埂上,看着村民们满载而归的笑脸,心中暖意涌动。脚下的这片土地承载着他的理想,更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希望。他将继续扎根于此,用专业知识与不懈努力书写更多“莓”好生活的动人篇章。
通讯员:刘卓娅 文/图
- ·重庆郊区的菜农,坐着地铁去卖菜
- ·泉州33处科技治超检测点位全部投用
- ·水富迅速开展城市清淤除障
- ·有玩家提前拿到《明末:渊虚之羽》实体版 大赞游戏出色
- ·瑞士运动品牌 On于苏黎世开设了LightSpray 工厂
- ·福安重点产业链项目集中签约
- ·福安重点产业链项目集中签约
- ·北台年輕人買房選哪?10熱區曝、這裡每天6組申貸|天下雜誌
- ·Cytiva 参展2024 BPD第七届生物药工艺发展大会,为创新药发展与出海保驾护航
- ·夏日畅销饮品来了!萃新鲜果汁汽水,陪你嗨爽一夏!
- ·產業速讀:鴻海AI大腦也很會Cost Down、日本旅遊業的「七月之亂」|天下雜誌
- ·厦门市“十五五”规划请您建言献策
- ·泰宁:丹霞山水间 全域旅游兴
- ·有玩家提前拿到《明末:渊虚之羽》实体版 大赞游戏出色
- ·蘋果WWDC有多無聊?iOS 26有什麼亮點?|天下雜誌
- ·工地现191个墓葬 初步判定是春秋战国家族古墓群